欣闻炒米香,知是年来到。

背井离乡,人到中年。每逢过年时节,最怀念的就是家乡的炒米了。那时候农村家家都穷,小孩几乎没什么零嘴可吃。就一直等着、盼着过年,家里能有炒米吃。

炒米在我湖北老家,也叫米泡。平常只有春节时候才会炒,一次要炒很多,满满的密封起来,用一个坛子储存着,每次拿出来吃一点,能吃上好几个月。

汪曾祺老先生在《人间滋味》里提到他故乡的食物时,也提到了炒米。小时读《板桥家书》,“天寒冰冻时暮,穷亲戚朋友到门,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,佐以酱姜一小碟,最是暖老温贫之具”,觉得很亲切。板桥是江苏兴化人,汪老是高邮人,两者家乡离着不远。这样的感情,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。

过去艰难岁月,炒米是出远门时的干粮。路上实在饿了,抓一把就着水干吃。歇脚的时候如果有条件,也可以用开水冲泡着吃。农忙的时候,炒米可以带到田间地头打尖。

小时候放学回家,进门喊一句,妈,我饿了。家里厨房的饭菜还没有做好,爸爸和哥哥姐姐们上工干活还没回家。妈妈总是从坛子里,舀出一海碗炒米,洒上一把白糖,再倒进热水,就可以马上吃了。看起来满满一大碗,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抗饿。想想,颇有点像今天的方便面吧。

平常时日贪嘴了,抓满满一把,塞进嘴里,吃起来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响声。那是一种充满幸福的味道,年的味道,家乡的味道。

后来也有作坊,把炒米做成炒米糖的,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,也有搓成圆球的,叫做“欢喜团”。

炒炒米也是要有点手艺的,并不是人人都会,家家都炒。流程工艺说起来其实也不难:选用上等糯米,先用开水浸泡,待其谷子(米粒核心部位)发软,能掐动,便用竹箩或簸箕捞起来,用大量冷水冲,洗清米粒外围,防止互相粘连。等水分沥干,便可下锅炒作。

炒作最好用大铁锅,以竹子枝丫扎成扫帚形状,便于米粒翻动。锅里放入菜油,油热后下米,在大火的威力下,众多米粒在锅中竞相跳动、蹦高,宛如一场精彩的比赛,令人目不暇接且油香扑鼻。

也有专门帮人家炒米的老手艺人,一般冬至前后,从邻村请的老师傅,带个徒弟生活,管一天饭,另外再给点钱或什么东西。像我们家人口多,一次得炒一石糯米。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,没有零零碎碎炒的。过了这个季节,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。一到炒炒米,就让人感觉到,快要过年了。

后来,家里从农村搬到县城。慢慢的日子好过起来,能吃的零食也多了,但很少再吃到炒米。

长大后出外求学,也在外面城市安了家,一晃十多年再没吃到炒米。有一年回家,妈妈拿出一个很大的塑料袋,把满满的一包炒米交给我。说是前几天回了趟农村,家乡的亲戚朋友送的。

我还记得那是多年后再次吃到炒米,依旧那么香,每天都忍不住要随意吃上几把。直到假期结束,返程的时候,什么也没拿,就抱了这一袋子炒米走。回到千里之外的城市,每次想家了,总是拿出一把塞进嘴里,让那“咯吱咯吱”的声响在耳边回荡,如同下雪的冬天,在故乡农村的雪地里蹒跚而行怀念故乡美食的句子;更像是年迈的母亲,在身后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的叮咛。

明天就要过年了,因为疫情的原因,担心来往影响孩子上学报到,我已经有三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了。听家里人说,今年春节,我们家乡那个小县城也开始了“禁鞭令”。没有鞭炮声响的春节,就如同过年时,家门口不贴春联一样,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味道。

是啊,日子越来越好了,农村开始慢慢凋敝,而城市的商品房,一座座拔地而起。先前城里人该换新房的早已经换了,而现在县城里买房置业的,大多数是乡镇的年轻人。听老家人说,现在农村讨媳妇,如果城里没有套商品房,姑娘是不愿意嫁给你的。

慢慢的,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。农村里,年轻人出去打工了,小孩去外面上学了,留守下来的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。

过年没有了鞭炮声,农村里没有了年轻人和小孩,那记忆中仅存的一点炒米香,也会不会慢慢消失呢怀念故乡美食的句子

最后,默默的问一句,你们家乡春节,有什么自制的风味小吃是值得留恋与推荐的呢怀念故乡美食的句子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怀念故乡美食的句子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(7人评论 , 39人围观)